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
一、文物保护项目的由来及性质
十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是为了配合湖北省十(堰)至房 (县)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建设而组织开展的一次抢救性文物保护工作。
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十堰地区,起点为丹江口市六里坪镇,沿途经过官山镇、通省、两河口,止于房县城关镇,与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交叉。公路主线长约64公里,采用全封闭、全立交的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
十房高速公路是湖北省骨架公路网规划的“六纵五横一环”(简称“651”)中第六纵郧县至来凤公路的重要组成路段,是湖北省西部地区贯穿南北出省大通道的重要组成路段,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连接湖北省“一江两山”的精品旅游线路。它的建成加快鄂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完善我省骨架公路网布局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文物保护的措施及过程
为配合湖北省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建设,将工程所涉及区域的文物保护工作做好,根据协议,在湖北省文物局的统一领导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沿线的市县级博物馆通力合作,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考古工作队,全面实施文物保护工作。
2008年10月上旬,文物部门根据华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设计线路图,对拟建公路所经过地区的A、B、C套线路方案进行了7天的实地调查,调查人员根据线路图,对调查线路左右500米范围内的文物点都进行明确地标注登记,并做好文字和影像等材料的记录,包括地点、GPS定位、周边环境描述、现有地表状况以及现场环境和工作照等。此次调查共发现21处文物点,包括A线8处、B线0处、C线13处。这20处文物点中,1处属于丹江口市、其余20处属房县。根据文物部门现场踏勘的结果,公路部门最终选取了A线路方案。
2009年11月18日上午,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正式开工,拉开了十房高速工程施工的序幕。
2010年初,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十堰市博物馆、房县博物馆等沿线博物馆的专业人员,根据十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提供的1/2000施工平面图对最终确定的A线进行复查,经过实地踏勘,复查组本着实事就是的精神,删除了3处与线路影响不大及保护价值不高的文物点,最终确定邓家坡墓地、龙脉沟墓地、小西关墓地、许家坟墓地、二郎岗墓地共5处地下文物点。简介如下:
1、邓家坡墓地
邓家坡墓地位于房县红塔乡朱湾村八组,地处209国道的西边,东距209国道约50米,十房高速公路线路从墓地的西部山坡顶上穿过。其西面靠山,东为朱湾村居民区,南接朱湾小学,北临一条人工沟渠,沟渠修建于两山之间的山谷地带,由西向东从墓地北缘流过,宽约1米。墓地东西长200米,南北宽90米,其中有相当部分面积为民房所占,耕地部分的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地地貌主要为山坡地貌,整体地势西高东低,因现代农业耕作,已成7级阶梯状坡地,最低一级的东缘为混泥土坎子,宽约80厘米。墓地地表种植有玉米,小麦、豇豆、土豆、包菜等农作物。
2、龙脉沟墓地
龙脉沟墓地位于房县城关镇最北部,隶属房县城关镇莲花村四组,地处马栏河的北岸,十房高速公路规划线路从墓地的西部由南向北穿过。其北靠连绵群山,山上满布现代墓;南邻水泥公路,公路呈东西走向,宽4米;东临西北门河,北经南流,宽4米,一条乡间小路位于其东侧;西有现代楼房,二层高,位于高速公路线路规划内,已被拆迁。墓地东西长90米,南北宽60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墓地地貌为山地,整体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呈四级阶梯状,最低一级为小平地,已成蔬菜地,种植有土豆、包菜、豇豆、玉米等农作物。
3、小西关墓地
小西关墓地位于房县城关镇小西关居委会四组西关老街,墓地北南西三面为民居,东面为菜地,墓地北距马栏河约500米。十房高速公路由墓地正中,从西南向东北穿过,墓地为东西向,长约84米,南北宽约52米,墓地地势较为平坦,且地表已平整为农田,种植有玉米、蔬菜等,大体略呈南高北低之势。前期调查时发现。
4、许家坟墓地
许家坟墓地位于房县城关镇白土村三组的西南部西河西岸,墓地以东约1.5公里处为西河,西侧为小山及缓坡,越过小山岗即为猪儿沟,西南为福利院,北部为饶家坡。墓地与西河之间为居民点及稻田。十房高速公路从墓地正中由东南向西北经过,墓地地表现为农田,种植有玉米、小麦等。墓地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80米。墓地经过人为平整后较为平坦,整体呈西高东低之势。前期调查时发现。
5、二郎岗墓地
二郎岗墓地处于在房县城关镇小西关居委会四组南侧的二郎岗坡地上。其西部紧邻猪儿沟(小地名);东部原为老水泥厂所在地,现为小西关砖瓦厂的取土场地;南部毗邻二郎岗果园,园内种植有柑桔等,北部相约200米处为小西关砖瓦厂场地。墓地北距305省道(又名房陵大道)约500米,西距七里河遗址约2000米,东距房县城区约1500米。
2010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十房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签订了《十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协议》。受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委托,十堰市博物馆承担了十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勘探和发掘任务。2010年5月十堰市博物馆与房县博物馆专业人员组成考古队,对工程所涉及到的邓家坡墓地、龙脉沟墓地、小西关墓地、许家坟墓地、二郎岗墓地等5处地下文物点的勘探及发掘工作,到2010年6月底完成勘探和发掘任务。
(3)、文物保护的时间和人员;
十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勘探和发掘工作从2010年5月起开始,到2010年6月底结束,共历时近2个月。完成了5处文物点的发掘及勘探工作,总探面积13700平方米,发掘墓葬3座。参与考古勘探和发掘的业务人员有十堰市博物馆刘志军、程小峰、胡春雨、李菲和房县博物馆刘斌等。
(4)、文物保护工作的成果;
通过考古工作队在十房高速正线上近2个月的抢救性勘探、发掘工作,在十房公路涉及的房县邓家坡墓地、龙脉沟墓地、小西关墓地、许家坟墓地、二郎岗墓地等5处地下文物点,共勘探13700多平方米,发掘3座东汉砖室墓。依据勘探和发掘结果编写了《十堰至房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工作报告》。
发掘的3座墓葬中出土的一批陶器、琉璃器、铜器、银器及“五铢”铜钱等,为丰富房县地区东汉时期的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实物资料。
(5)、意义和学术价值;
十房高速公路文物保护共勘探和发掘了5处地下文物点,发掘了3座东汉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陶器、琉璃器、铜器、银器及“五铢”铜钱等,对研究当地历史、了解当地古代文化发展和丧葬习俗等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汉唐以后这一地区的文化交流及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