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直立人
禄丰腊玛古猿 在1980年4月9日,在云南禄丰县东北9公里的石灰坝村首次发现世界上第一具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它生活在距今800万年前。其体质特征是:下颌骨的齿弓与人类的齿弓相似,也是呈规则的拱形,张开的角度较大;下第三前臼齿类似现代人,呈过渡形式的双尖型;禄丰腊玛古猿的下犬齿、下门齿的齿冠较小较低,下臼齿齿冠较短宽,也与人类接近;而且禄丰腊玛古猿的下颌骨已经缩短,嘴部不象猿类那样明显突出。这也显示了禄丰腊玛古猿是从猿演化到人的过渡形态。
晚期直立人
北京猿人头盖骨 1929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它的发现震动全球考古界。可惜这件珍贵的标本在1941年遗失,至今下落不明。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50万年。这个化石的头盖骨低平,额向后倾,比猿人高。脑容量平均为1043ml大于猿人,牙齿较猿人弱小简单,说明他们比猿人进步。但头盖骨较厚,眉脊粗壮,向前突出,面部较短,吻部前伸,牙齿比现代人粗大,说明他们保存有浓厚的原始形态。
蓝田人头骨 属于直立人,发现于陕西蓝田县的公王岭,化石有头盖骨、鼻骨、右上颌骨和三颗臼齿,同属于一个成年人,可能是女性。这是其中的头骨,可以看出头盖骨低平,额部明显倾斜,眉脊骨粗壮,骨壁厚,脑量小,估计为780ml,嘴部向前突出,表现出较为原始的形态。在蓝田人的化石层位中发现有大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我们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尖状器和石片,这些石器仅经过简单的锤击就付诸使用。
南京汤山人头骨 1993年在南京汤山发现的,距今35-40万年的晚期直立人。南京人头骨有晚期直立人的特征。
早期智人
马坝人头骨顶面 马坝人化石为一头骨的颅顶部分,包括额骨和部分顶骨,还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属一中年男性个体。马坝人眉嵴粗厚,眼眶后部明显收缩,额骨比顶骨长,表现出和直立人类似的原始性状特征。但它的颅骨骨壁较薄,颅穹窿较为隆起,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具有智人的进步性。因而分类上可归于早期智人,代表直立人转变为早期智人的重要环节。
长阳人上颌骨 发现于湖北长阳县土家族自治县城西南45公里的钟家湾附近,关老山南坡的一个海拔约1300米的洞穴里。洞穴高约2米,阔约6米,平面呈不规则状。距今约10余万年,故定名为“长阳人”。经鉴定,长阳人的上颌骨和牙齿比之北京猿人具有显著的进步性质,颌的倾斜度没有北京人的显著,鼻棘较窄而靠前。同时也存在着原始特征,如鼻腔底壁不如现代人那样凹,犬齿比较发达。总体而言,长阳人较北京人要进步一些。伴生的动物化石有大熊猫、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等。
丁村人 属早期
智人。距今约12万年。1953年发现于
山西襄汾丁村,以后在
汾河两岸发现有二十几处地点。化石有属于一个十二、三岁少年的三枚牙齿和一个大约两岁儿童的右顶骨化石。两枚门齿齿冠舌面仍有明显的舌面隆突和指状突,但不如北京人的复杂,齿冠舌面均为中部低陷、呈铲形,与现代
黄种人相接近。臼齿的咬合面的纹理也不如
北京人复杂,说明他们比北京人进步。丁村人使用的工具有砍砸器、石球、三棱大尖状器、鹤嘴形厚尖状器和刮削器。其中三棱大尖状器和鹤嘴形厚尖状器富有特色,个体均厚重,它们代表的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文化的另一个传统。
晚期智人
山顶洞人头骨 1930年发现于北京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以后经过数次发掘,发现了人类化石和一些文化遗物,时代为距今约1.8 万年。发现的人类化石共八个个体,既有婴儿,也有少年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体质特征已接近现代人,脑量也达到1300-1500毫升,与现代人相一致。石器有砍砸器,加工方法与北京人相同。其中骨角器中的骨针是我国最早发现的旧石器时代缝纫工具。有的骨针直径只有3.3毫米,上面钻出细孔,技术已相当进步。此外,山顶洞人还出现了墓葬。在三具完整